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

. 2010 - 2012 恩膏引擎全力開動!!: 中國開封 猶太人

中國開封 猶太人



提起“猶太人”,你或會想到他們是一群智慧、精明的商人,是擁有專一信仰的教徒。他們在過去這些年中,因戰爭在世界各地流離,其中一部分猶太人已經被地方 同化了。現今,於中國河南省開封市內,仍存留著一個猶太人社群,是由北宋時開始定居於開封,亦是紀錄保存得最完整的中國猶太人社群,稱為「開封猶太人」。



猶太人來到中國開封

據記載,開封猶太人的祖先曾流浪至印度。直至中國的北宋時期,他們從印度來到當時世上最繁華的城市 ── 中國開封。當時,這群猶太人向皇帝進貢了棉布,而得到皇帝的歡心,皇帝向這個群族許下承諾:「歸我中夏,遵守祖風,留遺汴梁」。意思是讓這個族群的猶太人,不單可以留在開封城,更可以繼續信奉他們自己的信仰。這份尊重,對這群於當時處於流浪狀態的猶太人而言非常重要。因此,他們決定在開封落地生根,亦接受由皇帝所賜的十七個漢人姓氏,分別是李、俺、艾、高、穆、趙、金、周、張、石、黃、李、聶、金、張、左、白。


開封猶太人後裔七姓家族之一金氏祖墳石碑,碑文述及其先祖輾轉來到開封定居的經歷
一位顯然已經漢化的開封猶太人後裔 (攝于1906年)

猶太會堂「清真寺」

1163年,開封猶太人建起了宏偉的猶太會堂「清真寺」,原意是「純潔質樸地禮拜的會堂」。但是,亦因為「清真寺」這個名字,在千百年來引來不少混淆和誤會。清真寺座落的開封城, 歷代以來水患極為嚴重,洪水一次又一次將開封城淹沒。今天,若站在開封市的地面,向地底下看一看,作出少許想像的話,在地底下的13米,就埋藏著戰國時代 大樑城;地底下8米是宋朝的東京城;地底下6米和3米,分別是明朝和清朝的開封城;故此,在猶太會堂建成後的千多年間,必然地經歷了多次的修輯和重建。幸 而,當中多次均有政府參與,甚至出資。但可惜的是其中存放的好些經書亦被沖毀。

現存開封博物館的《重修清真寺碑記》可說是猶太人定居開封最為確鑿的證據,除此之外,還有三塊的石碑。

1489年,人們重修會堂時,亦同時刻鑿了第一塊石碑《重建清真寺記碑》,用於記述開封猶太人的來歷。
刻于1489年(明弘治二年)的開封猶太會堂《重建清真寺記》碑文

1512年重修會堂,為免「清真寺」這名字跟當地的穆斯林混淆,所以將會堂易名為「尊崇道經寺」,並刻鑿了第二塊石碑《尊崇道經寺記碑》,闡明猶太教教義。

刻于1512年(明正德七年)的開封猶太會堂《尊崇道經寺記》碑文

1663年,再次重建了會堂,為了跟當時代的中國道教相區別,決定再次以「清真寺」命名會堂,同時刻鑿了第三塊石碑,可惜於19世紀中葉遺失了。

1679年,再次重修會堂,亦刻鑿了關於開封猶太人的最後一塊石碑《祠堂述古碑記》。
利馬竇(1552-1610)


有關開封猶太人的記述,主要便是來自上述石碑,加上開封猶太人的口述相傳而來。事實上,中國開封城存在猶太人這件事一直鮮為人知。直至1605年,被當時居住北京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所得知,並向歐洲公佈這震撼性消息。在西方傳教士紛紛前來詢問以後,消息才開始被廣傳。









「開封猶太人」一直持守著自已的信仰至今,以色列的神,是中國人的神,是你和我的神。
我們需要認清我們祖先信奉基督教這個事實。尋回屬於中國人的信仰。

延伸閱讀 — 中國人信仰系列
「以色列消失十支派」在中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